【编者按】配多多
白云区松洲街专业市场发达,不仅是广州“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最重要的流通基地,更集聚了全国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最大的专业摩配市场。
辖内增槎路食材商圈是“广州食材之都”的核心承载区,覆盖东旺食品批发市场、江南果菜批发市场、金达咖啡饮品城、槎头蛋品批发市场等多个专业市场,形成了种类丰富、功能互补的食材流通产业集群。在罗冲围片区改造的浪潮下,松洲街下足城市更新“留”字功夫,精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个月完成三大摩配城就地转型,将超1400户摩配商户腾挪至新白云摩配国际产业园和西岸云汇摩配产业园。
在专业市场谋求转型升级的同时,商户们也走到了交接班的历史转折期。越来越多的“创二代”接过接力棒,走上了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舞台。人的更替,往往会成为产业迭代升级的历史契机。近日,记者深入专业市场开展调研,记录下“创二代”们“二次创业”的心路历程。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将推出《专业市场“创二代”接班记》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医学博士施“手术”,重构水果产业链|专业市场“创二代”接班记
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被誉为中国“果盘子”的超级枢纽。全国50%的进口水果进入中国后,都要经过江秾汇市场,然后再流通到全国各地。而在十年前,这个比例曾达到惊人的90%。
1987年出生的方若鸣,是广州惠鲜果蔬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年,他带着临床医学博士的光环从海外学成归来,毅然投身家族的水果产业,开启了不一样的“二次创业”之旅。
“我回来接手家族企业的时候,正好是新零售业态崛起,传统商超业态快速下坡的时期,营业额不到高峰期的一半。”方若鸣回忆。凭借对精细化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他带领企业扭转颓势,不仅实现了企业营收的大幅增长,更为传统水果批发行业注入了新思维,创造了新模式。
临床医学博士拿起水果刀
方若鸣的学业之路堪称漫长且扎实,23年的寒窗苦读,其中11年专注于临床医学领域。站在人生新的十字路口时,他并没有选择成为一名医生,而是接过了家族企业的接力棒。
从临床医学博士到农业企业负责人的跨界转身,一方面是兴趣,一方面更是家族的责任。方若鸣说道。“家族在水果行业20多年的经营积累,而且当时企业正面临着发展的危机,让我深感有责任和义务去将这份家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从医学到农业,从实验室到专业市场,当一位临床医学博士放下“手术刀”拿起“水果刀”,一场对传统水果产业链大刀阔斧的变革势在必行。
回到家族企业后配多多,方若鸣并没有立即接手管理,而是一头扑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理解水果产业链的运作模式。“通过细化到分秒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我把一直最难数据化管理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环节重新做了效益分析,让各部门分离成独立项目进行运作。”方若鸣说道。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真正开启“二次创业”时,方若鸣底气十足。
“一味中药方子有十几种药材,几百种成分,它们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研究清楚,供应链管理也应该是一样的。”正式接班后,他首先对公司的供应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我将公司的供应链、物流、加工、财务等环节独立出来,成立了子公司,用了两年时间通过优胜劣汰筛选管理人员后,让各子公司实现了独立盈利。”
11年的医学训练,也为方若鸣刻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思维。他对每一个供应链环节都进行了更细化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进而指导供应链优化。其中,就包括引入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车队,并配备了RFID及GPS系统进行全程监控。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能够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他说道,“同时,我们还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了物流路线,减少了运输时间和成本。”
改革在短期内导致母公司营业额有所下降,但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快速提升。
方若鸣并没有止步于此,成立了广州超惠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创新型农业项目的开发。开发了线上APP,尝试了水果自动售卖机等新型零售模式。如今,广州超惠买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了4000万元,每年以超过10%的增速在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白云区的四上企业。
大数据指导农户可持续发展
一边是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一边是顺势而为的外部拓展。推动公司从进口果单一模式转变为国外国内果并行发展,尤其是在国内外种植领域积极创新。
在中国,很多农户会盲目跟风种植热门产品。一旦某种农产品畅销,众多农户便纷纷涌入种植,导致产量过剩。到了第二、第三年,市场供大于求,好果子都烂在地里。
方若鸣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积累的经验,被运用到了水果上下游供应链管理中。通过数据分析,他与农户坐下来深入交流,探讨应该种植什么品种,以及如何改进种植方法,从而提高产量和收益。
“果商不应该仅仅关注价格,而是站在农户的角度,思考如何扶持农户,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方若鸣说道。
近年来,广州惠鲜除了扩大在海外的种植投入以外,在云南和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基地,专注于种植小众、新奇特的水果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
在西双版纳,方若鸣成立版纳惠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钻研反季节种植技术,于2025年在无花果种植方法上进行了创新研究,推广反季节高密度可持续发展的无花果种植,把一亩400株的种植密度提高到了700株,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系列的创新举措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变革。2023年,母公司广州惠鲜的营业额达到了2.1亿元人民币,通过北上广独立设仓运作,旗下子公司营业总额也突破了1亿元。
在方若鸣的带领下,广州惠鲜果蔬有限公司彻底从传统的果蔬批发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集农业生产基地合作、农产品收购加工、冷链仓储、果蔬加工配送及农业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企业。
建立信用机制,告别“刷脸”模式
方若鸣多次提到,父辈留下的最宝贵家业是诚信的积累,这也是必须坚守的价值观。
在果业“江湖”,最大的成本是信任成本,而诚信则是行业的灵魂。20年的信任基础积累可能比银行的几千万元授信更有价值。水果是一种快消品,保鲜期短,一天3个价,交易速度必须非常快。如果按照传统的交易方式,先付款再拿货,可能会错过最佳的交易时机。
“这造就了水果批发行业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刷脸’。”方若鸣说道,“如果没有信誉,拿着几千万元进市场可能拿不到货。只要你有足够的信誉,你可以靠‘刷脸’拿下几个亿的货。这种诚信机制是基于多年积累的商业信誉。”
然而,这种“刷脸”机制也带来了风险。“有时候,靠‘刷脸’也可能会导致坏账,货款收不回来,尤其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方若鸣指出。
作为白云区政协委员,方若鸣越来越感受到肩上的社会责任。他率先提出在白云区建设“广州食材之都”的构想,将松洲街打造成一个信息化、金融化的现代食材流通中心,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
“通过食材之都的建设,我们可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规划集团化运作,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方若鸣认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食材之都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数字化和金融支持方面,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推动专业市场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另一方面,提供金融化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减少坏账风险。例如,通过大数据共享,完善信用评分系统,为商户提供更加公平的交易环境。
采写:南方+记者 谭超
海报:招凤仪
拍摄/剪辑:实习生 曹睿 部分视频素材来自吴克振
调研团队:谭超 李嘉益 曹睿 徐靖超配多多
稳拿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